小暑時節,孤山的杏梅也進入了采摘期。
7月8日一早,記者在孤山鎮杏梅園看到,漫山的翠綠之間,一顆顆金燦燦、黃澄澄的大杏梅點綴其中,甚是誘人。工人們手拿專業采摘工具穿梭在果樹間,小心翼翼地摘果、篩選、包裝、裝箱,隨后將這美味的“仙果”發往全國各地。
杏梅園的主人告訴記者, 7月5日開園,估計到7月20日左右結束,今年這個園子的產量預計3萬斤左右,現在是他們最繁忙的季節,每天早上4點半進園,晚上7點半下班,銷售渠道以電商居多,還有沈陽、大連、內蒙古等地的老客戶。
杏梅在孤山鎮有百余年種植歷史,當年由丹麥傳教士用從丹麥引進的黃杏和本地杏樹嫁接培育而成,而孤山特有的土壤條件令其果形美觀、個大離核、皮薄肉厚、酸甜可口,最大的杏梅一顆能達到三兩,所以也被稱為“大杏梅”,每斤單價在30元—50元不等,經濟價值較高。因此,孤山鎮很多百姓都將杏梅比喻成家里的“木頭兒子”,幾乎家家院內都種有杏梅樹。
成熟后的杏梅采摘期很短,每年僅10天左右。園主人說,為了不浪費每一顆果實的價值,近幾年他們將杏梅做成杏梅罐頭、杏梅酒、杏梅果醬,這些深加工產品滿溢著杏梅特有的果香,走進千家萬戶。
圖文|劉玉婷 邵振 萬青